原子世界停滞,比特世界狂奔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原子世界停滞,比特世界狂奔

发布者: 91运营  3187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d2a7017058087281197e0da60e640f7 原子世界停滞,比特世界狂奔

 

科技是在加速吗?

 

如果问10个人,大概会有9个人的回答是——对,当然在加速!

 

今天的iPhone是十年前第一代运行速度的100倍;20年前,电脑的内存是128M,今天一台最普通的廉价手机的内存也至少有2G……

 

然而这个答案并不准确!

 

进步其实只是一种错觉,科技的飞速进步仅局限于IT互联网领域,换句话说这些进步都属于比特世界的进步;而我们的生活除了比特世界,还有一个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原子世界,观察家们发现不可辩驳的现实是:

 

原子世界毫不夸张地说是在原地踏步——

 

  • 我们的汽车和几十年前的汽车没有本质区别;
  • 我们现在主流的飞机波音747是1965年发明的;
  • 在1972年之后,我们就再也没去过月球、再也没能力造出土星5号那样的火箭了;
  • 我们的厨房和30年前、50年前几乎没有变化;
  • 我们依然没能战胜艾滋病、癌症和感冒,噢,还有鼻炎(我该去喷药了);
  • 油价依然是62美元一桶,新能源革命只是一个泡泡;
  •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依然是镜花水月,塑料依然在污染着我们的星球……

 

今天的年轻人会为每年眼花缭乱的消费电子新产品而兴奋和欢呼,他们会感叹互联网、移动互联日新月异的发展是多么波澜壮阔。

 

然而,世界真正的波澜壮阔并不是今天,而是19世纪和20世纪,我们发明的蒸汽机、火车、飞机、汽车、电灯、电话、电视、冰箱、原子弹、元素周期表、疫苗、青霉素、避孕套……

 

而正是那些应接不暇的伟大发明,真正改变了人类的整体面貌,几乎定义了我们今天全部的现代生活。

 

然而今天,我们的原子世界停滞了,在进步的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的比特世界,正如《从0到1》的作者彼得*泰尔所说——“我们想要飞行汽车,但我们得到的只是140个字符”。

 

经济数据或许可以说明另一个问题:

 

按世界银行的统计,如果以每年10作为一个维度进行统计,自60年代以来,世界GDP增速一直在下降——60年代增速是5.32%,70年代是3.77%,80年代是3.16%,90年代是2.81%,00年代是2.59%,10年代则是2.45%。

——很遗憾,我们这代人引以为傲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在GDP增长的贡献方面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以上这些事实可能和我们通常认为的并不一致,因此也引发了我们思考三个重要问题:

 

第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原子世界的沉寂和停滞的本质原因是神马?

 

第二、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对人类产生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对GDP的贡献显得微不足道?

 

第三、人类之后技术的加速依然只会在比特世界而不是原子世界么?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深度聊一聊这三个问题——

 

第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原子世界的沉寂和停滞是神马原因?

 

为什么原子世界停滞了?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解释,其中第一个解释是——战争结束了!

 

战争在给人类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推动着技术迅猛前进。

 

战争有着极其巨大的动员能力,这种动员能力体现在——对生产力巨大的解放上。

 

二战期间,美国生产了262524架飞机、82514俩坦克,这样绝大的生产需求无论如何在和平时代不可能取得,这也从某种意义上奠定了美国工业产业的基础,战争当然不仅仅生产武器,也促进了青霉素、医疗、电信业的发展……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在1945年战争结束之后,原子世界依然不断有突破呢?

 

原因是尽管二战结束,但世界有了新的战争——冷战

 

冷战对科技的影响也是和平年代难以想象的——阿波罗计划集中了全美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机构、共30万人参与,总花费了255亿美元,整个美国都被动员起来了。要不是它真实发生在美国,你可能会以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发起如此浩大的工程。

 

关于原子世界停滞不前另一个解释是:我们对风险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在和平年代,人本身变得更加重要,意味着牺牲并不具有意义,因此我们更加注重生命,苏联式的不顾生命危险的火箭实验不再发生了;

 

一种新药被批准上市的时间在50年代平均为8年,到20世纪末为13年;

 

在核泄漏之后,我们更加关注核能的风险而非收益;我们开始警惕技术的负面作用:

 

  • 对人工智能加以限制
  • 对基因编辑加以限制
  • 对垄断加以限制

 

这些的确限制了原子世界的进步,经济增速也随之减缓,当然,这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对全人类而言的确是一种进步。

 

以上两种解释是符合逻辑的,但在我看来,它不是答案的全部。

 

我提出第三个因素,就是企业导向的转变,这种转变背后的逻辑是——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发明之后,天生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市场主体“企业”找到了一种更加高效产生利润的产业——信息技术(还可以加上现代金融业),这让缓慢积累财富的原子产业变得相形见绌。

 

为什么比特世界会比原子世界更容易聚集财富呢?是因为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复制成本极低、第二是传播速度极快:它只需要沙子(硅)和脑子,原子世界的增长是线性的增长,它需要成本,因此从根本上限制了指数增长的可能性,而由于摩尔定理,比特世界的速度是指数的。

 

原子世界的工业改变的确波澜壮阔,但速度和今天比特世界的信息产业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一个新的产品从0普及到5000万人,原子世界的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13年;而比特世界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用了14个月,微信用了10个月,抖音只用了不到5个月。一个新的公司从创立到上市,原子世界的福特用了37年,波音用了18年,通用用了13年;而比特世界的微软只用了11年,谷歌只用了6年, 趣头条只用了26个月。20世纪上半页的偶像们是物理学家/发明家,是爱因斯坦、贝尔、爱迪生、福特;信息时代,偶像们变成了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和马云。

每一个时代不乏天资聪颖、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他们急切地渴望证明自己、渴望改变世界,过去他们投身物理学、投身贝尔实验室、投身NASA;今天,从哈佛、斯坦福毕业的他们进入了硅谷(还有华尔街)——因为比特世界能更快地实现他们改变世界的理想;而从企业逐利的角度,比特世界创富的速度也远比原子世界更加迅速。

 

财富和聪明的头脑总是会流向那些增长速度更快的行业,而这时候,比特世界相对原子世界的优势就显露无疑。

 

有人会说:你说的好像不对,你看主要投资IT和信息产业的风险投资整体规模美国和中国一年也就几百亿美元,这个数字其实很小,并不能证明资本都流向了比特世界。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逻辑忽略了一个事实——风险投资只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还有私募基金和股票市场;只要看一看今天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名单我们就能更加明显地看得到这个趋势——十家里有七家属于比特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选择在原子世界继续战斗的马斯克在这个时代的确显得难能可贵。

 

问题二:为什么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没有那么明显?

 

毫无疑问,计算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提升了很多行业的效率,促进了文明的进步,但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为什么从GDP增长等数据指标角度,互联网对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呢?

 

这个问题的解释有很多,第一种解释认为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渗透率还不够,比如Facebook和谷歌的商业模式都是广告,广告支出在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到今天,它占GDP的比例一直在2%-3%之间徘徊,比例较小;电子商务无疑属于互联网里最影响实体经济的了,但电商交易规模在中国仅占全国零售比例的19.6%,而美国则更小是12%。

 

第二种解释是互联网的作用在短期内还很难体现,它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比如古腾堡发明印刷术从某种意义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推动了文明的进程,但在当时的15世纪,它在经济上的作用却没有很快立马显示出来。

 

然而在我看来,以上两种解释都不够充分。

 

互联网的确提升了效率,改造了很多行业,但有时候互联网的这种改造并不能直接体现在GDP数据上。

 

我提出一个叫“图书-电子书”模型来说明为什么互联网提升效率但在经济数据上却不一定直接体现的原因:

 

这个模型把图书这个市场进行了简化,我们假设传统的图书市场是这样的——

 

每一本书售价10元,整个市场每年能卖10本,这时候整个市场规模为100元,那么这100元GDP是如何分配的呢,按图书行业的分配规律——作者拿走10%的版税10块,印刷厂20%的成本20块,各级分销商和书店拿走40%,最终出版社30%,即30块;这时候行业创造的GDP为100元。

 

 

这时候如果互联网来了:书籍变成电子书,出版社变成互联网公司,书的价格会下降。假如下降一半到5块,这时候价格下降加上互联网公司的精准推荐书的销量会上升,因为书的有效需求是有限,因此的价格弹性会让书的销量上涨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

 

假如现在销量为16本,每本5元,这时候整个市场规模为80元,那么这时候80元会如何分配呢?

 

电子书由于没有印刷出版和分销商,因此它唯一需要分的是作者,聪明的互联网公司会把版税提升到25%,即分20元给作者,自己独享75%的收入——60元。

 

这时候行业创造的GDP为80元。

 

 

 

好,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来看互联网是如何影响经济市场上的各个角色的:

 

我们先来说受益者

 

首先收益的是消费者,每个人买到的书便宜了一半,买书的流程更加简化了,同时会有更多的人买书,消费者福利增加;

 

其次是作者,作者从原来收入10元现在变成20元,读者从10个变成了16个,影响力变大了,收益也增加了,更有动力写出更多的优秀的作品了;

 

第三个收益的是互联网公司,它做这个生意获得了极高的利润,比传统的出版社多挣了一倍的钱;

 

接下来我们来看哪些人利益受损了:

 

首先是印刷厂和经销商,他们完全被替代了——因为互联网做印刷和经销的成本几乎是0,新技术让其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次是传统出版商,它无法控制它的成本,它的书价竞争不过互联网公司,因此也被完全取代了。

 

这时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消费者收益、互联网公司收益都提高的情况下,如果按GDP的计算方法——图书市场的GDP从100元下降到了80元,GDP居然还下降了?

 

当然,政府的税收也随之下降了,失业率会增加,因为互联网公司新增的雇员肯定少于印刷厂、分销商和出版社裁掉的雇员。

 

“图书-电子书”是一个简单的模型,但它揭示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它几乎总结了计算机以及互联网对传统企业改造的全部过程:

 

  • 为什么Uber会引发全球出租车罢工?
  • 为什么谷歌市值那么高但却只有那么点人?
  • 为什么亚马逊高歌猛进而百年老店西尔斯百货会破产?
  • 为什么现在的网红、主播和知识付费的作者收入越来越高?
  • 欧盟对谷歌的反垄断罚款有没有道理?
  • 为什么吴军老师说未来只有2%的人在智能时代受益?

 

仔细分析,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在“图书-电子书”模型中找到答案。

 

必须要指出的是:“图书-电子书”模型只是互联网对市场影响的一种情况,在互联进入的某些行业,价格的下降会催生更多的需求,因此图书也有可能卖掉30本,那么GDP就不会下降了。

 

我之所以举这个模型是想说明在互联网领域是存在效率提升而GDP下降这一现象的。

 

第三、人类以后的技术加速依然只会发生在比特世界而非原子世界么?

 

很多人说——你看连杨振宁这样的大师都在说:物理学的盛宴已经结束,这是不是意味着原子世界可能不会发生更多的变化了呢?

 

然而我们回顾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说法和1900年物理学大师开尔文宣称“物理学大厦已经建成”的言论何其相似,事实上在开尔文的这个说法仅5年之后,爱因斯坦就发表了“狭义相对论”。

 

从大前提来看,整个人类的科技进步是加速的,从文明诞生到工业革命经历了几千年,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则缩短到了100年左右,而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则变成几十年。

 

但需要注意:这种进步并非按照严格的指数加速,而是一个跳跃式的、非连续的过程,每一次渐变都是为下一次突变做准备,而蒸汽机、电、计算机互联网就是其中的突变。

 

过去几十年,我们观察到的是一路狂奔的比特世界和几乎停滞的原子世界,现在到了比特世界反哺原子世界的时候了。

 

过去,我们总是将原子世界转化成比特世界:

 

  • 随身听变成了iTunes
  • 书籍变成了kindle
  • 光学相机变成了数码相机
  • 钢笔变成了键盘
  • 纸张变成了Word
  • 钱变成了支付宝和微信里的密码
  • ……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就是原子世界比特化的历史。

 

但今天,比特化的进程已经到了边际收益下降的时候,即容易比特化的原子世界已经比特化了,而不容易比特化的部分人类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而将比特世界原子化成为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即把虚拟的东西重新变成现实的东西——典型的有3D打印技术和机器人技术:

 

3D打印对于小批量产品的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受制于材料等其他原因,这个产业目前还比较小,但每年以接近50%的速度在增长。

 

据IDC预测: 2020 年全球3D打印的产值将达 289 亿美元;而机器人产业在进入智能时代之后,其发展速度也极其迅速,波士顿动力等公司的机器人已经让人叹为观止,它需要解决的是成本和实用性的问题。

可以预计,这一领域的发展也会非常迅速,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它的发展方向了——这些都是比特世界转化成原子世界的重要案例。

 

另外一个方向并非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直接的转化,而是二者更加高效地结合,比如Iot、自动驾驶、可穿戴设备……

 

5G下的物联网会让我们几十年不变的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就开始发生变化;电动化和自动驾驶也让我们上百年没有本质变化的汽车产业发生飞跃;可穿戴设备会让人的身体也处于永远在线的状态。

 

为什么谷歌要拆分成Alphabet,并由拉里佩奇带队开拓无人驾驶等新业务?

 

是因为在比特世界里狂奔已经存在某种天花板了——谷歌和Facebook二者在数字广告占比加起来已经超过60%了,加上一直对数字广告虎视眈眈的亚马逊,要想继续高增长边际难度陡然增大,于是它需要寻找超越比特世界的其他方式……

 

而基于同样的原因,腾讯在拥抱产业互联网、阿里在力推新零售、连抖音都开始开线下快闪店。

 

吴军老师有一个理论——旧产业+新技术=新产业,三次工业革命其实都基于这一公式。

 

以前这个新技术是蒸汽机、电和互联网,今天这个新技术将是AI,作为比特世界最新的引擎,AI对原子世界的赋能也必然在相当程度上改造原子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未来已来!

作者:卫夕


勾搭小编微信号yujielin912,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分享到: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