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必看!中小商家如何用社群+小程序+企业微信抢占社区流量红利?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实体店必看!中小商家如何用社群+小程序+企业微信抢占社区流量红利?

发布者: 91运营  1627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实体店必看!中小商家如何用社群+小程序+企业微信抢占社区流量红利?

我最近刷到个消息:微信本地生活服务费从6%直接砍到1%,7月1日起正式执行。

这可不是小数字,我算了一下,对月流水50万的餐饮老板来说,光这一项每年就能省12万,都能够请个全职运营打理社群和小程序了。

更关键的是,个体工商户凭食品经营许可证就能开小程序外卖,不用再纠结连锁资质。

其实这波红利的核心,是微信在推私域+本地的玩法:用社群激活3公里内的熟客,靠小程序锁即时订单,再通过企业微信沉淀成长期用户,实现上期复购。

微信的本地生活生态逻辑很清晰:从放宽个体工商户入驻门槛,到推出私域订单双重补贴(1%费率基础上再返0.4%推广卡),再到门店快送入口覆盖14城的公域流量扶持。

中小商家完全可以通过社群裂变获客——小程序场景锁客——企业微信留客的闭环,在社区流量争夺战中实现低成本高复购。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老规矩,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转发分享以及在看。

01

本地生活服务费调整政策解读

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这个政策,在文章开头,我先花一点儿时间为你介绍下这个政策的要点以及7月专属激励计划加码,你看到就是赚到。

7月起,微信本地生活服务甩出了一记重磅政策:技术服务费直接从6%砍至1%,覆盖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的门店自提、外卖配送全场景。

这意味着无论你是街边小馆子还是社区便利店,只要做本地生意,都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本减免。

更利好中小商家的是准入门槛的放宽——个体工商户凭《食品经营许可证》就能开通小程序外卖,不用再为连锁资质发愁。

对比其他平台3%的费率,这笔账很好算:同样的流水,在微信生态里能多留2个点的利润,长期下来可不是小数目。

7月还有专属激励加码: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带来的私域订单,在1%费率基础上再返0.4%的电商成长卡,直接抵扣推广费用;直播预约订单的技术服务费更是能全额兑换成推广卡,相当于用私域流量做生意,几乎零成本获客。

这波操作,明显是在给深耕社区私域的商家铺路。

02

社群裂变+小程序锁客+私域沉淀 

在文章开头,我提到了中小商家完全可以通过社群裂变获客——小程序场景锁客——企业微信留客的闭环,在社区流量争夺战中实现低成本高复购。

接下来我重点为你介绍下这个模型:社群裂变+小程序锁客+私域沉淀。

先用社群裂变撕开流量口,靠小程序接住即时需求,最后用私域沉淀成长期用户,环环相扣。

社群裂变的核心是用低门槛钩子激活周边用户,让他们主动走进你的流量池;小程序则要靠场景化功能和精准服务,把一次性消费变成习惯;私域沉淀不是简单加个好友,而是通过精细化运营,让用户觉得 “有你更方便”,最终形成 “来的了、留得住、复购高” 的社区流量循环。

这三个环节拧成一股劲,3 公里内的生意才能做透。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01

社群裂变:用1元秒杀激活3公里精准流量

在第一部分,我要先为你介绍社群裂变的内容。

你可以不用局限于我给你举的例子,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本质就是社群裂变,方式多样。

我拿小区门口的生鲜店来说,他们用5斤猕猴桃做钩子:原价39元,现在1元抢,每天就放4份,当然如果你的社区人足够多,可以多放几份。

这个定价够狠,成本控制在10元/份,哪怕全抢完也就亏40块,但钩子的“低门槛”直接戳中了大妈和宝妈的痛点——“不抢白不抢”。

光便宜还不够,得让人家信你。

他们提前三天就在社群扔果园实拍视频,带检测报告的截图,甚至镜头怼着猕猴桃的绒毛拍,评论区有人问“甜不甜”,老板直接咬一口说“酸了包退”。

这波操作下来,没人再纠结“做福利的东西是不是坏的”。

裂变的关键在“转发动力”。

他们规定:转发活动海报到朋友圈集10个赞,才能解锁秒杀资格,成功下单后还能领1.88元现金红包。

宝妈们本来就爱晒圈,这一下既赚了便宜又拿了红包,社群里很快就炸了——有人拉邻居进群,有人主动发圈求赞,一周下来社群直接多了1200人。

执行时踩准三个节点更顺:预热期每天中午发红包雨,穿插“猜猕猴桃重量赢5元券”的小游戏,让群里热闹起来;秒杀固定在晚9点,手气最佳的人直接免单,同时强调“到店自提”,顺便带动其他商品消费;没抢到的人,直接发“转发得5元复购券”的引导,不让流量浪费。

说白了,1元秒杀不是赔本赚吆喝,是用小钱换精准流量。

02

小程序锁客:LBS定位+智能推荐

小程序锁客的核心,是让3公里内的用户打开你的页面就觉得“这店懂我”。

靠LBS定位精准投送福利,用智能推荐戳中场景需求,两招结合,用户想不常来都难。

家附近的生鲜店可以这样做,他们的小程序有个“狠活”:只要你在3公里范围内打开页面,立马弹出“满50减15”的券,超出范围就看不到。

宝妈们买菜本来就图方便,这一下相当于“家门口专属福利”,复购率直接冲到45%。

场景化组合更见功力。

我再举一个快餐店的例子。附近的上班群体工作日11点前打开小程序,自动推荐“25元午餐套餐”,还标着“到店自提免配送费”。

白领们掐着点下单,到楼下直接取,小程序订单占比从15%涨到40%——这就是把“吃饭”这个场景和小程序绑死了。

背后的技术支撑才是关键。

便利店用热力图看数据:3公里内买牛奶的多,就多备低脂款;年轻人爱买即食饭团,就放在小程序首页。

这么一调,商品损耗率从5%降到1.8%。烘焙店更聪明,通过消费记录算准“老客大概5天买一次面包”,提前推送“周三会员日买二送一”的提醒,会员复购率硬生生提了28%。

说白了,小程序不是个简单的下单工具,是能根据用户位置、习惯“主动递台阶”的助手。

3公里内的人打开它,看到的都是自己刚好需要的,自然就离不开了。

03

私域沉淀:企业微信1v1+SCRM系统

私域沉淀的核心,不是把用户拉进群就完事,而是用企业微信1v1和SCRM系统做精细化运营,让他们从偶尔消费变成非你不可的长期客户。

会员日是最好的抓手,但不能搞“一刀切”。

奶茶店就很会玩:月消费超300的老客,会收到企业微信专属消息——“明天会员日,给你留了新品试喝券,到店报我名字就行”,这种1v1的重视感,让高价值用户周均订单涨了30%。

而低频用户呢?社群里发“签到抽奖”链接,抽中5元券就能用。

背后的SCRM系统是隐形推手:用户买了什么、多久来一次、爱用哪种券,系统会自动打上标签。比如给“每周三必买面包”的用户推“周三满减”,给“爱囤货”的用户发“多件折扣”,营销内容十分精准。

长期关系得靠“线上+线下”拧成绳。

零食店每周三晚8点搞“社群专属秒杀”,价格比小程序低10%还限量,老客们准时蹲点,能极大地提升社群GMV。

而餐饮店可以这样玩,用户到店核销时,店员递上一句“加我企业微信,下次来直接减5块”或者是“加我微信,可以提前占座,提前将饭菜炒出来”,加粉率直接暴涨。

说白了,私域沉淀不仅是“圈人”,更是“养人”。

用系统摸清用户习惯,用1v1给足专属感,再靠高频互动绑紧关系,3公里内的用户自然会变成你拆不散的“长期饭票”。

03

趋势预判

微信本地生活工具箱定位下的长期机会

 

微信本地生活的真正野心,或许不止于“降费率”——它正在变成一个给商家搭框架的“工具箱”,而藏在这个定位背后的,是更长期的机会。

先看公域流量的口子。现在“门店快送”入口已经覆盖14个城市,用户打开微信下拉就能看到附近的店,这种中心化流量未来大概率会铺得更广。

全渠道融合的红利已经有人吃到了。比如很多运动品牌玩透了“视频号直播+小程序成交+企业微信复购”的链路:主播在视频号教“跑步姿势”,引导观众点击小程序买跑鞋,下单后自动弹出企业微信客服,发“专属训练计划”,一套组合拳下来GMV涨了180%。

现在微信正把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的交易链路焊死,意味着商家能在一个生态里完成“种草——成交——复购”,不用再跨平台折腾。

技术工具的普及会让中小商家更“轻”。有餐饮连锁接入智能合同Agent后,门店加盟合同的审核时间从3天缩到2小时,法务成本砍了30%;还有便利店用AI客服自动回复“营业时间”、“优惠券使用”等问题,人工成本降了一半。

未来AI推荐、智能选品这些工具会像收银机一样普及,商家不用自己琢磨数据,系统会直接告诉你“周三该推酸奶买一送一”。

说到底,微信的“工具箱”不是让商家选赛道,是给你搭好跑道——公域流量送上门,全渠道链路打通,技术工具降成本。

对中小商家来说,现在布局的不是“要不要做微信”,而是怎么把这些工具用熟,等风来的时候,你已经站在最顺的那条道上了。


勾搭小编微信号cindy91yunying,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分享到: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