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问一问蓝海机会:用搜索玩法抢占流量先机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微信问一问蓝海机会:用搜索玩法抢占流量先机

发布者: 91运营  1785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大家好,我是正在成为一个超级个体的小连。

微信问一问这个项目从航海到今天共16天,在这个期间内,我在努力探索后,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适合我的项目,什么是我想做而又没法做的项目,什么是我很难去插手的项目。

而恰好,微信问一问便是我很难去插手的项目,虽然我自己不会继续做这个项目,但我在探索中得到的经验,相信能帮大家少走不少弯路。

 

Part 1

前言

 

先说结论,微信问一问是一个支持真实的人,展示真实的自我的平台,且具有极强的“去AI化”的特点。

而它所鼓励的创作类型是“能拍出好看照片”的分享、经历、体验。且平台鼓励“去账号化”,多生活类气息。

但于此同时,微信问一问自身又携带“强SEO搜索、排名”的机制,这个机制使得一个账号的内容搜索、推荐,会及其依赖这个账号的“权重”。

创作者需要往账号的方向去做,才能更加稳定的获得曝光。

而“账号权重”与“生活分享”之间的矛盾,使得创作者能够选择的主要领域范围将会被大大缩小。

再加上当前微信问一问处于内测阶段,整体用户人数较少,即使发布账号权重相关的内容,也有可能无法获得曝光。回答心灵鸡汤类话题,反而有可能获得点赞。

因此,各个矛盾使得很多新人容易对它机制感到迷茫,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也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对不对。

在刚做问一问,还没有摸清楚整个规则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内容无趣,很难分享出一些生活化的东西,也很难去刻意让自己变得有趣起来。

但来都来了,什么都不做也不好,于是综合考虑之下,我秉持着:“就当做为公众号积累粉丝了”的态度,选择了AI领域,迷迷糊糊的开启了我的这次问一问航海之旅。

 

Part 2

视觉的霸占

 

AI领域与其说没什么特别多的东西可以回答,不如说在微信问一问中,用户提出的问题都是一些很简单的、泛而宽的问题,像“AI究竟会不会取代工作”、“用Deepseek做了些什么?”

这些内容没什么意思,感觉翻来覆去的内容都差不多,于是我开始去找“AI视频”、“AI绘画”相关的问题,并通过教程图的形式来回答,如下图:


每个问题,我会配上至少2张的图片,并列举一大串的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很简单,把问AI的问题再写进去,就很容易达到300字了。

这个时候,我发现我的数据明显好了非常非常非常多!比起那种只有干巴巴的文字,这种带有配图说明的文字数据显然更好。

于是我开始优化我的图片以及文案。特点如下

 

❖图片至少配3张

❖文字300字 – 400字

❖文字和图片强关联

文字中,我会说:“如图1,做了某某操作”、“如图2,做了某某操作”

图片中,我会画箭头,并配上文字中没有的一些说明文

 

而这样做的目的是:将用户尽可能的留在我的内容里。

图片配上文字,可以把一个手机的屏幕铺满,我专门测试过,在这样的情况下,纯文字要打多少字合适、配上图要打多少字合适。

最后的结论是:300字 – 400字是一个合适的区间。

同时,因为文字和图片强关联,当我说了“如图1”时,用户会倾向再去看一眼图1中到底是个什么操作;

而当用户看到图1时,发现了文字中没有的内容,会再仔细看一下。

且我的图文铺满了整个屏幕,当用户刷到我时,会大概率看两眼,而能看两眼就能让用户多看几眼,甚至看完。

而发现这个事情的契机是:评论区的广告位。

为什么问一问的广告位是这样设置的?我有点在意。

1. “当一个创作者开通了创作激励后,自己在评论区里留言,就有机会广告入驻”

2. “广告是直接插入到评论区里”

3. 用户要去刷下一条信息的时候,一定会看到这个广告。

基于这3点,我判断出,问一问是将广告“强行曝光”在用户的视野中,而只要曝光,用户就有机会多看两眼,多看两眼就有机会点进去,点进去就有可能转换。

那我的逻辑也是一样的,当我的内容被强行曝光在用户的视野中时,用户也会用类似的逻辑来面对我的内容。

而这,恐怕也是问一问官方为什么支持4:3的图文创作,而并非9:16的手机截屏。因为我试过,9:16的手机截屏能直接霸占整个屏幕。

这个操作“过分的抢占了用户的注意力”,因此官方不赞同。但也没有明着反对,恐怕会在开通激励的时候作为一个判断依据。

在总结出了“视觉的霸占”这个特点后,我的风格固定了下来,且数据稳步增长中,偶尔有几千阅读量的小爆文,但大部分数据都很平均的几百。粉丝数虽然不多,也在缓慢增加中。

而在深耕这个领域时,有一条内容爆了。

 

Part 3

抢词根的游戏

 

抢词根的游戏 = 词根权重不同对搜索的影响。

 

01

张雪峰:建议大家都去用

Deepseek学数学,真香!

 

在这个案例中,我自认为只是普通的分享了一下我的看法,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可能是某句话击中了用户的情绪,于是跑出了第一个几千阅读量的内容。这个阅读量虽然不多,但挺有意思。

因为这个案例,它即属于“亲子赛道”,又属于“AI赛道”,我回答的内容大部分都和AI有关,那数据好是正常的?

本来我是这样想的。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通常我会用关键词搜一下,现在有没有什么回答是比较火的,比如用“AI”、“Deepseek”、“即梦”、“豆包”等一切和AI有关的词汇。

我发现,在案例一比较火的时候,每当我用“Deepseek”搜索,它总是在搜索的前几条。这说明有新用户在回答这个问题。

 

衍生一个点,当你新回答、发布了一个带有某个关键词的问题时,搜索这个关键词,该话题会被顶上去

 

而不管这个话题被顶上去多少次,我发现我的回答总是会在最前面,我一眼就能看到我的账号和回答。

那……这毕竟是我发布的,我看到自己很正常?

但当我用其他手机,搜索Deepseek这个关键词时,第一个展现的仍然是我的账号。且内容展示的顺序一模一样,也就是说:

 

在当前这个阶段,微信问一问不存在千人千面的机制,你搜索的了某个词,得到的排序是一模一样的

 

因此我大胆猜想了下,那我回答AI、Deepseek多,回答排在前面,说明我在这个词下的权重高,那如果我搜“张雪峰”会是什么情况呢?

答案是,我往下翻了无数页,也找不到我的回答。

之后,又通过了其他机组关键词的测试,我确定了,在AI领域下我的权重高的吓人。

 

只要我回答关于“AI”相关的系列词汇,我的账号就会积累“AI领域”相关的权重

 

只要我使用了“AI”、“Deepseek”,我的账号就会积累这些词根的权重

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只是想分享一下AI相关的内容,基本就没有回答过其他的问题。

 

02

教程:如何用即梦+Deepseek,

在短时间内设计出精美的海报?

 

在知道了关键词词根的重要性后,我开始刻意的在标题、文章中带有相关的关键词。

很明显,从讨论度来说,在整个AI领域中,AI的关键词排第一,Deepseek的关键词排第二;其他暂时不提。

而当我认为我在AI领域权重高的离谱的时候,我发现,在案例二中,当我用“Deepseek”作为关键词搜索时,我的内容被推到第一位,而当我用“即梦”作为关键词时,我的内容排走稍微靠后一点。

那这个案例侧面表明:

 

❖即使是在同一个领域中,每个关键词是会存在一个单独的权重

 

我的所有文章中,“即梦”确实使用次数较少,而Deepseek使用次数较多。因此,这个搜索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03

陈渡AI的学习笔记

 

这个案例也很有意思,当我在铺词汇的时候,顺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我发现,等了一段时间我的文章迟迟没有被顶上来。

于是我点进文章内部看了下,作者陈渡的文章只有1个点赞,也没有配图,但他的文章被顶在第一个,而第二个人的文章有好几十的点赞,却抢不过陈渡!

然后点进陈渡主页,发现他的内容和他的名字一样,也是和AI相关的,且文章数量高达200条!

 

❖因此,在同样的领域中,账号的领域权重会很明显的影响内容的排序

 

那……这也没办法,确实也抢不过别人,姑且就这样吧。

 

04

Deepseek对百度搜索的

冲击有多大?

 

这个案例的特点在于,它在当时有460条回答,且都是和AI强相关的。

而在当时,我在Deepseek的词根上,基本已经是无人能敌的存在了,除了账号权重高于我的人以外,我的内容大概率都能被置顶,但偏偏这一条,没有!

因为问一问不欢迎AI相关内容,且大家都没有往SEO的方向去做,自然没有人闲的没事和我抢AI的词根玩。

那么我的内容没有被置顶的原因应该很明显了。

 

❖多回答下,文章排序存在轮换机制

 

理由是,虽然我自己看不到我的文章了,但这篇文章依然能够有不错的点赞、关注、曝光等数据,说明是有用户能正常看到的。

这样猜测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因为如果账号的权重能够完全的影响排序,那么对于后发者是不公平的。

但在回答数较少的文章中并没有看到过这个现象,它只会出现在回答数多的文章中,那恐怕是只有回答数多的文章才会出现这样的特性。

标题、文章词根的绑定机制

上面4个案例,基本能对应上绝大部分的问一问词根搜索机制,而在这个机制之上,还存在一个标题、文章的词根绑定机制。

比如,当我的文章标题是:“有哪些好用的AI绘画工具”时,这里可以将词根拆分成“AI”或者“AI绘画”。而当我的回答中,写了“像豆包这种免费的AI绘画工具……”时:

 

❖通过关键词“AI绘画”来进行搜索时,会同时展现出这个标题,以及文章中这个词根的前后文

 

而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案例,也是词根“Deepseek”。

当我搜索词根“Deepseek”时,除了会搜索到大量的Deepseek相关的标题,还会搜索到一个压根就没有Deepseek这个关键词的标题。

它的标题大致是“AI应用……”,而文章内部带了一个词根“Deepseek”。文章展示时,展示了Deepseek的前后文。

 

❖因此,一个词根的权重,会影响搜索标题,也会影响搜索文章,而当两者都有时,这篇回答的这个词根的权重是最高的

 

如果你的权重够高,即使标题中没有带有相应词根,但在文章中带了,那么用户搜索相应词根时,你的回答仍然可能会被顶上来。

 

Part 4

内容和ID绑定

 

内容和ID绑定,最好带有核心领域词

 

我的账号是“AI探索者小连”(目前账号删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文章,但大部分AI相关的都还保留着),而我回答的内容也是大量的和AI相关的垂直内容。

看了我一篇文章的用户,当看到我的账号名时,会自动联想,是不是还有其他和AI相关的内容,点进去看看。

于是,我的点赞中有非常多的从主页而来的点赞。

用户的心里有个预期,他们知道自己想看什么、要看什么,看了点个赞就走的,那就是路过的用户。

而看了点个赞还进来看一眼的,就是对你的账号好奇,看了点赞了还关注的,那就是精准粉丝。

 

❖我账号名都是AI,你除了想看AI来关注我以外,还能是什么呢?(排除哪里亮了点哪里)

 

而你因为我的核心内容来关注我,那就自然而然是精准粉丝了。

而这个,也就是超级标10,垂直小号冷启动的无敌方案。

 

Part 5

关联超级标10

 

在做微信问一问的同时,我以大概2天为一个周期发一篇文章,大概讲的也是AI相关内容。但是自我感觉水平很菜,写了一些垃圾内容。

但尽管如此,我的公众号粉丝数量稳步上升,问一问的关注能带来一个冷启动的阅读量。

 

❖因为他们是“想看AI”所以关注了我的“AI探索者小连”这一个账号,那么我用“AI探索者小连”这个名称发一篇公众号,用户是不是会觉得是自己“主动关注”的人,又发了一篇自己可能想看的内容呢?

 

 

Part 6

个人建议

 

最终,在复盘了整个问一问的机制后,对于这个项目的操作我有几个小建议:

 

01

发布和回答五五开

 

发布能确保你的“个人原创度”,为自己的主领域布局;

回答能确保你的“流量曝光”,能够尽快涨粉;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发布还是回答,质量都是必须要保证的,这个是任何“计算”的大前提。

 

02

3张图 + 300-400字

 

图片比例4:3,尽量拍漂亮点;

用图片和文字将一整页铺满,抓住用户的注意力。

 

03

ID和内容强绑定

 

确保用户关注过来就是精准粉丝,对你在这个领域中有信任感。

 

04

主赛道选择能拍照的

 

从各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平台所支持的内容是比较微妙的,它支持真诚的分享,但也仅限于能够“拍照”的真诚分享。

比如,我喜欢动漫,但即使我再怎么分享动漫,也无法达成它的创作激励要求。

而创作激励要求中,也明确的写了“对部分内容开通”。这个部分内容背后的意思,我感觉我已经很明确了。

比如“亲子”、“摄影”、“萌宠”。这类既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也能达成“真诚的分享”推荐。

而“动漫”、“AI”、“语言文学类”,这种广泛出现在互联网上,不能达到“实拍图”的内容则不推荐。

 

主赛道的内容多发,其他赛道的也要发,倒不是因为真人感什么的,而是主赛道有可能没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发。

 

05

刻意去铺词根

 

你的ID、内容一定要带有相应关键词,最好你的每篇内容都带上,如果标题也能带上就更好了。

这样会保证别人在搜索相应关键词时,你的文章会出现在最前面。

或者别人在点进含有这个关键词的文章的时候,你的文章会被优先推荐。

 

❖领域相关词根确保自己的账号权重

❖单个词根确保你在这个词上面的权重

❖在遇到相关内容时,你的排序就会更加靠前。

 

06

不要去回答一些无意义的内容

 

除非你是真的很想回答这个问题,不要去回答一些“心灵鸡汤”、“AI能不能灭了人类”之类的问题。

这种没什么营养,既涨不了粉,又增加不了权重,而且平台也会判低质的内容。

每天能回答10个问题,但也仅能回答10个问题,如果考虑到SEO搜索玩法,10个回答都不够铺词根的,太浪费。

 

07

当前问一问的SEO搜索玩法

处于完全的“蓝海”时期

 

在外面各个内容平台,“成都”应该是被聊了无数次了,但在问一问中,没有人会主动用它当词根。

同理,在据我观察的范围内“蛇”、“小提琴”等,各个细分领域场景下的词根根本没人铺。

你铺了相应的词根,那这个板块现在就是你的了,一搜全都是你。

换句话说,大家都在真诚的分享(赚米),没有人会想着去做SEO,那这个时候就是铺词的最好时机,没有之一。

 

08

整套玩法的逻辑

 

账号权重高+词根权重高

你的回答排在前面

被更多人看到

通过合理图片+文字字数,回答内容抓住注意力

促成点赞、关注

获得精准粉丝

沉淀在公众号中

 

09

当积累到100粉之后

 

就可以去吃其他领域的流量了,做“亲子”账号的,可以来蹭“心灵”、“动漫”的内容热度;但如果大量发布“心灵”、“动漫”的内容是开通不了创作分成的。

但你都到了100粉了,该蹭就蹭,该吃就吃。

 

10

上班族的福星

 

问一问的核心推荐在于“漂亮的图”+“个人体验”,那有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类目:“城市介绍”是可以做的。

包括但不限于:去拍城市风格、文化、人物、美食等,只需要下班的时候绕下路,顺手就拍了。

开局3张图,内容全靠编。

 

Part 7

个人总结

 

整体复盘下来,我能明显感觉到我属于:把抽象的规则标准化、流程化的人,通过构建起一个合理的框架,剩下的是转化和优化的问题。

因此,对于问一问这类过于主打“分享”、“体验”的类型实在很难去做。

虽然问一问AI领域没法继续,但这个SEO玩法思路我认为可以铺到问一问的各个领域里面去,提前布局,增加自己的权重,能有更好的收获。

最后附上几张项目过程中的一些记录图,这个项目就算是正式结束了。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勾搭小编微信号cindy91yunying,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