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 对于创作者和运营操盘手来说,流量永远是不够的。为了更多的流量,卷更新频率 + 内容质量是“常态”。 但在内容平台进入存量,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人开始疑惑:“为什么自己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做内容,流量却十分有限;反观部分创作者则爆款频出”。 对此,创作者和操盘手想要更多流量,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掌握平台的流量机制和算法规则,并适当的“借力”算法,才能事半功倍。 而不同平台,有不同的侧重点,今天运营社就结合主流平台小红书、抖音和视频号 2025 年最新更新动作,总结其算法底层逻辑和运营建议。 01
和以往出圈的短平快视频不同,运营社观察发现,过去一年不少有深度的中长视频在抖音爆火: 比如知识博主“米三汉”450 分钟聊《红楼梦》视频 5 天就收获千万点赞,用户反复观看播放超过 1.3 亿;再比如“一只萧包子”解读《三体》、《白鹿原》等文学作品的长视频,每一条都能轻松获得百万点赞…… 而中长视频之所以能在完播率较低的情况下,仍然备受欢迎,既离不开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也离不开平台推荐算法的“巨变”。也就是说,今年想要继续深耕抖音的商家和操盘手,可能要放下“优化标签”、“匹配兴趣人群”、“高完播率”那套旧模式了。 结合上半年平台发布的算法信息,我们发现抖音正在推行新的流量分配机制——综合预测用户行为概率 × 行为价值权重= 视频推荐优先级。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你打开抖音,平台不再结合标签给你推送兴趣内容,而是先给候选视频打分,然后给你推荐“高分内容”。 这个分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是抖音根据用户的历史数据,预估用户会点赞收藏评论的概率;另一部分是视频本身的价值权重,算法会通过这个视频的多个因素来判断它的价值。
总之,「用户行为」成为决定算法推荐与否的关键因素,不同行为的重要程度会决定算法推荐的优先级。因此,想要更多的流量,就要清楚平台侧重哪些用户行为。运营社结合官方资料梳理了以下三点: 第一,为了探索用户深层需求,平台增强收藏等目标权重。对此商家必须提高内容的获得感,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提高知识密度,引导用户收藏。比如可以在视频开头用黑纸白字页面强化视频“含金量”,包括制作时长、内容精华,然后建议感兴趣的用户先收藏再观看从而提高收藏率。
第二,为了判断用户长期需求,平台增强“收藏+复访”、“关注+追更”等组合目标。这意味着要更多地创作有长尾价值的内容,而非有时效性的内容,比如旅游商家可以多发“各地攻略”、“拍照干货”等,保证用户在收藏以后会多次打开观看。 第三,为了挖掘用户多元需求,平台还设置探索类指标(比如让用户主动进行搜索),帮助用户探索可能他们自己没发现的潜在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打破信息茧房,更多元的内容会得到更多流量,需要主动围绕本赛道拓展相关性内容。比如做房地产赛道的内容,不要只讲述房产,而是可以了解用户多元需求,在房地产赛道基础上,聊聊财经、家装内容。 综上,想要吃上今年抖音流量分配机制调整红利的操盘手,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用户需求,强化内容深度,只有被用户认可,才能被平台推荐。 02
不同于抖音,小红书的算法推荐机制仍然以「标签匹配」为主。 结合种草学官方披露的推荐机制,我们了解到,在小红书,一篇优质笔记想要实现流量爆发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用户合规发布笔记后,平台会根据内容+用户标签,将笔记推荐给账号粉丝以及与标签相匹度高的兴趣人群,开始第一轮种子推荐,同时根据公式「CES =点赞(1分)+收藏(1分)+评论(4分)+转发(4分)+关注(8分)」对笔记进行打分,然后通过「阶梯式推荐机制」,将优质笔记推往不同层级的流量池(包括搜索流量)。
虽然推荐机制没有大幅调整,但是运营社观察到,2025 年上半年,小红书仍然在流量分配细节上进行了更新,操盘手想要获得更多流量,必须盯紧这些新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笔记创作阶段,结合薯管家上半年的发布内容,我们发现平台正发力笔记质量,上线「笔记声明原创」功能,打击同质化搬运内容。 对此,想要获得更多流量,首先需要保证笔记质量。过去很多图文将内容重心放在图片上,忽略了文字部分,但现在运营社建议大家认真打磨文字部分,尽量不低于 600 字,因为官方表示低质量内容也有被判定为违规的风险;其次,一定要坚持原创,尽量保证 60% 以上原创度,且一定要开原创声明,在保护笔记不被搬运者分流的同时,还能得到平台额外的流量倾斜;最后即使是营销内容,也不要反复发布,规避相似图片,避免被平台“误伤”。 在这里运营社分享一个快速检测自己笔记是否违规的小技巧:发布笔记 2 小时后,可以在首页搜索笔记标题或者账号名称,点击「最新」就能查看笔记是否正常发布。
在标签匹配阶段,不少操盘手表示,平台向量检索精度提升,索引构建时间减少,这意味着笔记发布后更快进入推荐池进行匹配,内容和人群匹配度越高,笔记起量越快。 那么如何提高内容和目标受众的匹配度呢? 首先,要保证话题 + 标题 + 笔记内容高度匹配,避免过于宽泛的词汇,这样系统才能快速提取内容标签进行匹配;其次,要找到用户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提高搜索打开率,比如痛点词、搜索词、同行爆款词等。如果想要打开率高,竞争较少的话题,商家还可以在搜索框里输入笔记关键词,然后找到相对靠后的搜索词作为自己的话题;最后,还可以借助聚光平台的「行业搜索词」和「笔记推词」功能找到高热度、高相关性的关键词,实现目标用户精准匹配。 在 CES 打分阶段,从公布的公式上看,平台提高了评论、转发、关注的权重占比,要求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和用户互动。一方面,可以借助提问、争议点设计(类似“圆脸适合这款发型吗?”)刺激用户评论,还可以用小号活跃评论区,吸引用户回复,提高评论区讨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福利、抽奖等方式吸引用户评论,提高互动率的同时,还能提高用户好感度。 综上,今年想要发力小红书的创作者和操盘手,需要更垂直的原创内容 + 更精准的内容标签 + 更高的互动率,获得更多流量。 03
和抖音、小红书不同,视频号的内容「流量来源」相对更复杂一些: 除了私域流量池(公众号、关注和社群)中沉淀的长期用户外,视频号还通过两种推荐机制供给流量。 一种是推荐页根据标签驱动的兴趣推荐,以内容质量为推荐标准,具体包括完播率、观看时长、综合互动率;一种是朋友♡页结合好友关系链的社交推荐,平台根据你的点赞、关注等行为,向你的微信好友推荐视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推荐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 一个新发布的视频在经过私域流量(社群、关注、朋友圈等)冷启动后,如果得到了用户点赞,就能够直接进入对方好友的朋友♡页和推荐页;平台也会对视频内容和用户标签进行匹配 + 推荐页小流量测试,然后根据完播率、播放时长和综合互动率等数据决定是否将视频推入更大流量池…… 综上,在多条视频号流量推荐链路中,社交明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得到好友点♡的视频,有更大的出圈概率。而从今年上半年视频号公布的算法更新内容来看,视频号的社交比重还在上升。 为了进一步强化社交力量,视频号在首页设计了“朋友♡ ”的选项标签,并以显著的方式展现给了用户,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到好友推荐了什么内容。对于较多朋友推荐的内容,还会在视频号推荐页提升曝光顺序,增加了“朋友今天都在看”和多位好友推荐的提醒。 那么在视频号如何借助社交关系,获得更多流量呢? 一方面,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私域流量,在视频发布后通过朋友圈、社交转发等方式快速获得起始流量。 但是运营社并不建议大家盲目群发,而是要结合好友标签,手动筛选分享人群。比如你要发美食相关的内容,最好定向分享给好友列表里的“美食达人”们,让视频在他们的点♡、推荐下,被他们更多美食好友者看到,从而实现精准扩散。 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加入适合社交场景的元素。首先在内容主题上植入激发用户转发的“社交动力”,包括「观点表达」(这就是我想说但不擅长说的话)+「身份认同」(这个视频说出了母亲的苦心)+「实用价值」(这个信息你得看看,对你有帮助)。然后在内容形式上加入“可转发资产”,比如在视频中加入一页总结性内容,包括思维导图、价格清单、方法论三件套等,直接提升用户截图、转发、点♡动力。最后,结尾设计好互动钩子,引导用户评论。 总之,从今年的变化来看,社交关系链成为视频号流量分发的关键,用户更愿意点“♡”的的内容,流量越大。
04 综合以上三个平台 2025 年的算法更新,我们发现尽管各平台均有自己的侧重点,但是核心都开始聚焦在用户的身上: 抖音根据预测用户行为推荐流量,小红书坚持通过用户标签匹配内容,视频号更是让用户点♡成为流量的指挥棒……这意味着,创作者和操盘手想要更多流量,必须将运营重心转移到用户身上,洞察用户需求+喜好,产出用户推荐的内容。 “流量不是平台给的,而是用户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