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越难搞,私域越吃香:他用这套方法稳定获客、持续变现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平台越难搞,私域越吃香:他用这套方法稳定获客、持续变现

发布者: 91运营  2208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大家好,我是yeye/耶耶。

今天给大家分享如何去寻找需求/痛点做出爆款,如何打造高效的赚钱模式/生意以及算账思维等等。

本文更侧重心法层面,适合已经跑通0-1,想要1-10的圈友。

如果圈友已经跑通1-10了,转化率高于同行平均水平,也有对应的升单体系,不愁流量和转化可以直接跳过。

只需要用各种渠道买号,多做号,优化流量渠道(包括b站,视频号,各大社群,fb,reddit,x,youtube等等)尽快做付费投放或者优质短视频(赛道没办法投放或者投产比不高,就做优质内容,培养网感),

70%以上精力放在流量放大和团队搭建,颗粒度细化sop,优化销售漏斗节点,最好派个心腹去同行当长期卧底。

包括sop,最快的方式就是抄。

 

Part 1

私域还能做吗?

 

今年大家做小红书/抖音获客多少遇到点挫折,小红书自然流不给流量,抖音频繁实名认证,小红书跳资质等等,多少肯定有被打击。

甚至有圈友都开始质疑起行业了,问:到底还能不能做获客?

答案肯定是毫无疑问。

大家可以从五个角度去思考:

1、利润 =(曝光/流量)X 转化 X 客单价 – 成本

各大平台算法决定了互联网做流量是一对多的关系,杠杆率非常高。

特别是做自然流量的,只要前3s,前5s能留住人,一个晚上就能达到10w+,如果视频内容有分享(评论/转发多)的价值,百万播放量并不难。

成本足够低,而且很多圈友都是做知识付费类目,成本极低,要是这都不好做,重资产行业只会更惨。

凡事我们要看对比,现在很多制造业不走规模已经赚不到钱了,只能以超多的量来覆盖早期成本的亏损。普通人没啥机会,几千万都烧不起。

普通人千万不要去碰重资产的项目,比如:制造业。

最近某充电宝,品牌之前烧了多少钱,都有口碑了,一款产品出现问题直接停产6个月,背后又要裁掉多少人,砍多少业务线?

2、私域价值远没有被完全挖掘

❖朋友圈曝光的概率相同,营销费用接近0,不需要花钱投广

如果个人微信朋友圈能投放获得更多曝光,你敢想吗?做电商换个品就需要投流,刷单,很难有沉淀。

❖营销检测不算严格,腾挪空间很大

今年虽然出了朋友圈折叠,说明大家被营销烦到了。但营销开始有门槛了,如何写朋友圈变得更有价值了

❖私域存在巨大的信息差,竞争对手相对少

不知道案例真假,朋友圈是否仅你可见,差评几乎为0

❖微信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私域的下半场在于经营信任,经营人心,私域尽头是粉丝经济

顾客买的是你这个人背后的服务,跟随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单纯这个服务本身。

很多机构认为互联网只是把线下搬到线上,朋友圈天天发广告,要么晒收益/肌肉,要么晒价格,根本没有把用户捧在心上,运营非常粗糙。

❖用户价值(LTV)上限足够高,赚钱效率足够高

 

3、私域依然有普通人翻身的机会

这几年陆续有明星直播带货,吴彦祖都开始卖英语课了,汪峰也开始卖音乐课了,等大资本入场的时候普通人的机会就很少了,现在再去抖音直播间卖个399的英语课,难如上青天。

趁现在明星们还没开始做私域,还有机会。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

20xx年,周杰伦在小红书/抖音发一个口播视频,拉满投放,得拿多少量?

哪怕出价不高,CTR(点击率)直接拉满,eCPM(有效千次曝光成本),CVR(转化率),ROI(投产比)得多高?

你敢想象某天你在刷朋友圈,发现你的好友都在周杰伦朋友圈底下评论么?

明星也希望能得到免费持续触达。

营销/宣传是需要成本的(微博热搜得花钱买,活动/品牌宣发也都要花不少钱,还未必精准)

要是团队用saas软件管理2000个满人微信号,2000w精准私域粉丝,冲个热搜热榜,简直不要太轻松。

后面要是卖各种课程,解决完收款渠道得多完美?甚至都不用在抖音直播了,直接开发独立站私域直播,那场景想都不敢想。

 

4、未来有没有可能去中心化?

大家不再需要“微信”这个社交软件?

有可能,但是我们要想一件事情,做生意赚钱就是满足人的需求。

你一定需要对接人,用户也需要时间迁移,而微信是人与人之间距离最近的社交平台,你带着用户去链上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当我们迁移平台,如果是在公域平台引导粉丝换平台,平台不封你就不错了。就好像早期的公众号大v,想建立星球,公众号就是你冷启动的一个渠道。

 

5、今年引流团队的波动性很大

人员流动性很高,甚至很多团队直接解散了,封号很严重。

凡事要从底层逻辑去思考,平台本身并不会莫名奇妙封号,平台是需要创作者的,平台是需要拥抱创作者的。

生财有术也是平台,平台巴不得用户沉迷在这个平台。

今年小红书真实素人账号比之前有流量了,这一点可能和大家频繁封号的感受有些偏差。

其实大家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有时候经过平台打压,sop不够细化,账号不够多,人效拉不满的团队直接原地解散,作品批量下架。

他们没吃下的量,就是我们的增量,这是我们翻身的时候。 

总之,私域大有可为。

对于各种平台政策打压封号限流,我们只需要多计提固定损耗即可,不花半分钟内耗。

把注意力聚焦在能我们能优化迭代的地方。

我们的目标不是干平台,不是干同行。是找到并满足顾客的需求,是赚钱,是引流。

那我们要么找到渠道堆号,要么提高内容创作能力,要么精细化运营,提高转化。

 

Part 2

算清两笔账

 

一、成本

建议所有圈友做项目跑通0-1,准备1-10后,要列张表,把每一笔开销都算进去(包括自己的时间,换算成时薪),方便判断好不好招人,不然很容易亏钱/低效率!

很多圈友没有财会的知识,会高估/低估成本。

比如说矩阵手机,其实也没那么贵,二手设备可以倒卖出去,找些便宜可靠的平台380元买一个设备(二手华为mate20,卖出去也能有300元), 你的成本就是80元,而不是380元。

还有路由器、二手空调、二手桌子等等,电脑能租就租(二手转三手的折损是很低的,我们的实际持有成本并不高)。

同时设备买贵一点,工作效率能提高很多,光是卡顿就很影响效率。

再比如,三线城市的劳动力、办公场地成本低。但小城市交通不方便,不好招员工。

虽然二三线城市场地成本和人员成本低,但一线城市快递费低(量大和快递商谈,广州能比三线城市低0.8元/件,一天5000单就是4k,一个月就能多出来12w的毛利,再精细化就是快递包装体积的大小,降低仓储费,一些尾货废品及时卖掉),

且更容易招人,团队更能打(二三线城市节奏相对慢,容易有惰性)。

当然有不少团队在三线城市搭团队,且过的还不错。核心是因为sop打磨到极致,员工每日工作内容已经优化到极致了。

现在做自然流量获客大家一定要多利用皮糙肉厚、听话照做的大学生。

招实习生也行,日薪120元能找到本科大学生,月休一天的话,相当于120*25=3000块钱。

有些私域团队基层流动性特别大,用账号的折损去对冲,基本上几个月换一轮基层执行。因为招基层员工无非是重复。

招合伙人时最多不宜超过两个,初创团队个人建议是夫妻档+一个合伙人,不是这样的组织架构,很难走到最后。

特别是跨境电商,身边有人一开始说的好好的,拿货一起拿,最后都闹的不太愉快。

做海外仓储管理费很贵,特别是美区,时不时给你来个0元购就更难受了。

报活动五折加五折,了解跨境电商的自然懂——简单来说,按照我们华人的习惯,5折+5折的折扣是25%,但是亚马逊直接变成0元购。

人和人的差异很大,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标准放在员工上,你永远想象不到员工内心有多少小心思,而且我们给的钱不多。

劳动力套利不香吗?

不要中了一人公司的毒,AI虽然很强,但是会用AI的人才更强。

最近见了不少圈友,发现很多圈友都对招人有恐惧感,试图通过开发工作流解决招员工的问题。人是工具,AI也是工具,这两者并不冲突。

目前对于私域而言,内容依旧是需要人来写,AI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包括飞书多维表格结合deepseek也是一样,顶多是提供一个选题和大纲,具体内容还是得人改,没办法完全取代人。

二、效率 

1、案例: 

第一步不是做视频,而是先调研。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把几十个对标账号进行了逐个拆解。

通过这张表,我发现很多“跑通了”的账号,并不需要真人出镜,甚至制作非常简单,核心就是把产品的核心卖点和优惠信息讲清楚。

5月份我们跑通一个小赛道,算了一笔账发现赛道上限太低。

一个号平均能引流15个人(泛粉),20个号一天就是引流300个人,这里我们先不算折损。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一旦上多个号,我们注定不会精细化,引流到微信的人数自然那么多。

转化率是5%,毛利是40%,客单价150元,我们也不考虑成交周期,假设当天进来就可转化,如果采取1v1点销,每月毛利就是300*5%*40%*150*30=27000元。

我们一对一点销需要花很多精力,假如我们配3个销售,一天接待100人(其实不现实的,除非这是超级赛尔人)。

人员成本——总计: 19400元 

1、固定底薪部分 (合计: 14000元):

销售人员 (3人):3500元/人 × 3人 = 10500元(假设销售底薪每月3500块钱)

引流人员 (1人):3500元/人 × 1人 = 3500元(假设流量底薪每月3500块钱)

2、提成部分 (合计: 5,400元):27,000元 (月度毛利润) × 20% (提成比例) = 5,400元

——平均下来员工第一个月薪资4850元。

我们可以开始算账号成本了。

假如全是小红书账号,一个小红书号30块钱(一般来说价格在15-30r左右),账号存活周期是1周,那我们一个月需要折损20*4*30=2400元的账号。

我们再算广州的工作室和水电,白云区靠近机场的工作室(算半个郊区)60平方,假设25元/平方米,算上水,电,网络,偶尔的福利,折合每月2000元。

此时我们每月可变成本是

19400+2400+2000=23600元。

这里我们先不算固定成本,比如买的二手手机,路由器,那我们到手的净利润

27000-23600=3400元

说明我们招人没办法打正,这个模式是走不通的,哪怕我们能跑通0-1赚到第一块钱,做免费流就很难自营扩大。

况且我们还是有渠道,能拿到大量号,没有一机一卡一号,不需要话费不需要办卡费用,才有这个利润。

那就有7种策略:

❖1、提高客单价提高利润率。

❖2、接受短期的薄利,先搭个能打的团队,集中精力做后续的升单和复购。

❖3、把一对一点销转为朋友圈营销,从一对一转为一对多(本质还是利用互联网杠杆思维)集中精力放在流量板块,接受较长的回款周期。

❖4、付费投放,把侧重点放在销售和朋友圈营销上(虽然付费投放需要给平台钱,这样我们可以减少流量端招人,投放成本未必比自然流量低,因为我们要算人员薪资,帐号,手机,政策波动性带来的心力损耗,有时候免费的反而最贵)

❖5、降低人员薪资,转到二三线城市去搭团队,或者招线上兼职。

❖6、通过阿米巴知识付费放大,轻资产放大,我们负责后端服务搭建。

❖7、放弃深耕,当作练手

最后我们选择第7个策略,主要有两个原因

❖1、最直接的原因是利润太低了,这类人群消费能力低,不改变商业模式容易造成团队规模很大,人效不高,利润低。

❖2、本身有更高净值自营盘,且单粉产值是这个赛道的28倍(210元左右)。在账号封控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做高客单价高利润的赛道更好,没必要去损耗精力。

 

2、运营成本: 

很多圈友说矩阵单人日引千粉,但都是很泛的粉,我们放大业务是需要考虑人效及运营成本的。

运营成本被好多人忽略了,不管流量是否精准。

哪怕你一天引流足够多的泛粉,你也要考虑变现效率,当然我们的投放价格过于低就无所谓了,很多圈友私域是很泛的人群,就是为了投放换量。

因为流量只会越来越贵,用时间换空间。

一旦我们的运营成本过长,很考虑现金流!那就和电商没区别!!!

如果是这样的话,电商也未必比私域差,电商的优点是不和平台对抗,只需要精细运营即可,缺点是货盘和持续投流,没积累。

 

Part 3

转化/销售

 

一、转化率翻倍的核心——思维转变

为什么我讲思维转变?而不是讲销售节点、销售漏斗、异议处理、逼单。

因为这些东西完全可以抄优秀同行,并不难。

最难的是销售内心层面没办法度过那道坎——卖东西可耻或者对产品不自信,自我设限。

1.信念感/配得感

”顾客要么花钱买我的服务,要么花更多的时间去试错“——这句话其实就是杨涛大哥说的——“1000%相信自己的产品。”

花更多时间试错这句话也是可以拆解的,用户下决策不单单只是购买的那一刻,包括早期了解你产品的过程,这个成本被很多人忽略了。

当用户再去了解其他人的产品,时间成本很高,更别说犹豫和困惑的成本了。

信念感说起来有点虚,我说几个更贴切生活的案例。

❖1、线下见到一些圈友,发现对方认知并没有很高,甚至一个号就做很高利润,可能单纯就是运气好赚到钱了,半夜睡不着想:这样都能赚钱?

❖2、当时小米su7 ultra售价预期是80w结果50w时,很多网友:现在真痛恨自己没钱,感觉雷军已经尽力了。

记住这种真实、强烈的情绪反应,有这种感觉的时候销冠离你不远了。

很多人以为销冠厉害的是所谓的话术,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是销售的状态和底气,特别是做培训,销售时的感觉是最重要的。

 

2.顾客不喜欢满分产品

客户不需要100分的产品,客户也不愿意买100分的产品,因为100分一定意味着很高溢价。为什么?

因为100分的产品注定是完美的,是稀缺的,供需不平衡,自然贵。

高端豪宅:地段,配套(商区,交通,下沉会所,学校,医院)朝向,附近产业,人群,阳台,梯户比,绿化率,外立面,隔音,楼间距,哪哪都好,看着都舒服,

但很少人愿意花出那么高的溢价,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除非富豪懒得管理,选择一步到位,否则一般人是不会买豪宅的,愿意接受一些产品缺陷。

多听听顾客的想法,而不是“我认为”。

我经常和销售说,不要认为自己的产品/服务贵,用户体感并不明显,产品差不多就可以了!

人群是分层的,大部分人更喜欢的是性价比,感觉自己赚了。只有少部分有钱人会说我要最好的。

客户需要的有时候不是有用,也不是性价比,而是这个东西长得好看,她想得到它,仅仅如此。

二、私域朋友圈

私域的下半场在于经营信任,经营人心,私域尽头是粉丝经济。

1.什么才是粉丝?

粉丝从来不是关注你的人,从来不是你的私域粉量,粉丝是喜欢你的东西,愿意去了解你,去一遍遍观看你的内容,就好像同一首歌,你会听很多遍。跟刷短剧一样,你就是想丢掉脑子去刷。

2.朋友圈多讲故事

学会造梦,不要一直以主观角度教学。

情感销转和交付,很多人喜欢用逻辑来说服顾客,后来我们发现讲故事的方式是最容易让顾客信服的。

同理朋友圈也一样,实在没故事,就换个角度讲,把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让顾客为你说话,而不是自己鼓捣。

3.定期提供些干货

构造信息差,这很重要,你得显得你懂一些他不知道的,激发你粉丝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的窥探欲,进而反复对他洗脑,从而完成成交。

如果你获取流量的能力很强,朋友圈还没有什么思路时,短时间all in 流量,朋友圈直接抄!很多圈友文案写的很好,直接复制然后发给AI小修一下就完事。

大家的差距无非是大量的信息差和执行力,没有谁比谁聪明。多丰富自己的信息源,多参加线下组局。

同时,如果你没有什么好的赛道,你看见身边人谁在合法赚大钱,抱紧他大腿,直接无死角抄就完事。

对于普通人,做生意就是把A、B、C赛道的优点搬到D赛道,不断的抄来抄去,就成功了。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关于如何稳定矩阵获客和精细化运营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勾搭小编微信号cindy91yunying,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