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如果你的私域转化很低或者你想做的更高,花5分钟把这篇文章看完你会有答案!
见过太多的私域是这样: 起早贪黑加好友,拉群发圈累成狗 产品图刷屏,优惠券轰炸,朋友圈活脱脱一个线上小卖部 结果呢?群里死寂一片,朋友圈点赞个位数 私聊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有人问价,一句“太贵了”就消失无踪… 更扎心的是,好友数噌噌掉,屏蔽你的人越来越多 然后老板心累,迷茫,想放弃! 但问题很可能出在根儿上——你还在用“卖货思维”做私域! 硬广刷屏 ➔ 用户无感/反感 ➔ 不买/退群/删好友 ➔ 你的私域彻底沦为“死域” 这就是绝大部分私域的标准化死亡流程 那私域到底该卖啥?答案就俩字:痛点!
一、为什么用户只为“痛点”买单? 痛点是什么? 它不是用户“有点想要”的痒点 而是用户“不解决就难受死”“不改变就焦虑疯”的真问题、真麻烦、真恐惧! 要相信一点:人永远先解决痛苦,再追求快乐 比如你肚子饿的时候想到的一定不会是想去买跑车 这就是生存痛点>享受需求 再比如当你脚磨破皮的时候,一定不会在此刻去纠结挑袜子款式 而是去赶紧买一双可以用的 这就是紧急痛点>审美需求 所以什么决定了成交概率呢? 两个因素,一个是痛点的强度,另外一个就是解决方案的可信度 光我们解决方案专业是不能转化用户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私域明明产品很靠谱,但是就是转化率很低 因为用户的痛点强度过低,甚至没有 另外一个痛点是会伪装的 举个例子 宝妈的痛点,是“奶粉”本身吗?不! 是孩子大半夜撕心裂肺哭闹3小时,她顶着黑眼圈濒临崩溃,第二天上班还要被领导骂! 她需要的是“一夜安睡”的解决方案! 所以用户买的从来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能帮他解决的那个“痛”! 是痛点消失后的那个“爽”! 另外之前我们说过很多遍,私域的本质是“关系” 而解决痛点,是建立强信任关系的最高效捷径!没有之一 当你不再像个推销员,而是像个懂他的朋友 像个能帮他的专家,去关注他的难处,理解他的焦虑 并提供哪怕一点点有价值的建议或信息 信任的桥梁瞬间就搭起来了! 所以永远记住产品扮演的角色是止痛片,痛点则是病因 先诊断病因(痛点),再开药(产品) 用户才会愿意买!
二、三步用“痛点”卖爆私域 道理懂了,热血沸腾了? 那如何从“卖货佬”变成“卖货大佬”呢? 四步走起! 第一步:挖痛点——找出用户心底最深的刺! 这里有个很多人都会犯的错,瞎猜! 但你要知道用户不会把痛点写在脸上 你得去“问”、去“听”、去“看”! 私聊或者在社群里,不要直接推产品 学会通过一些小技巧了解他们的问题 比如社群里可以互动 “最近大家被[XX问题]困扰的举个手?我看看有多少同病相怜的战友!” 还可以盯紧朋友圈! 用户的朋友圈就是情绪和需求的晴雨表! 抱怨加班?吐槽孩子?晒减肥餐?都是线索! 另外还可以观察用户在你的社群和朋友圈里,对什么内容点赞、评论、提问? 哪些话题能炸出潜水党? 尤其是那种发圈时间在0点到3点之间的内容更是天然的“痛点外放” 所以记住:用户的抱怨、吐槽和提问都是他们的痛点
第二步:打造“痛点内容”——朋友圈/社群/1v1聊什么? 核心原则就一条 少晒产品说明书,多晒“治病救人”的现场! 那发什么呢?三种内容 ①共鸣型内容(引发“对对对,就是我!”): 比如母婴赛道可以发“凌晨3点还在哄娃,感觉自己像个行走的 zombie… 当妈的都懂这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吧?” ②干货型内容(提供价值,建立专业): 比如减肥赛道可以发“避开减肥反弹的5个大坑!血泪教训总结!”(免费经验,就是硬通货) ③故事型内容(真实案例,最有说服力): 重点讲某个客户如何在我们的帮助下从“痛”到“不痛”的转变过程! 总结一句话就是:朋友圈一定要学会晒“疗效”比晒“药”强100倍!
第三步:设计“痛点钩子”——让用户主动找你“求解药”! 光有共鸣和干货还不够 还得巧妙引导用户走向你的解决方案! 学会在共鸣/干货内容后可以设置用户的互动钩子 比如“如果你也正在经历换季敏感,评论区扣‘救命’,送你一份《换季敏感肌急救指南》!” 用‘痛点共鸣’做鱼饵,用‘解决方案’做鱼钩 用户自然追着你跑!
第四步:销售话术升级——把产品包装成“痛点终结者”! 当用户被痛点折磨得受不了,主动来问时,你的机会来了!怎么说? 这里看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 SPIN销售法则,绝对是私域卖货的最好用的法则 用一句话总结:先给痛点‘伤口’上撒盐(唤起痛苦) 再给你的产品‘抹蜜’(提供解药)!
所以要记住 在私域里比产品更稀缺的 是让人心头一颤的理解 用户不是在为产品买单,而为痛点消失后的‘爽’买单! 无痛不私域!谁能解痛,谁就赢! 希望你的私域,也能从“死域”变“活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