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付费,全年课程畅学?多少知识服务公司死于会员制 - 91运营网
91运营VIP会员全新升级,尊享多项权益, 点击查看 >
X

一次付费,全年课程畅学?多少知识服务公司死于会员制

发布者: 91运营  2144

系统学习运营课程,加入《91运营网VIP会员》,开启365天运营成长计划>>

一次付费,全年课程畅学?多少知识服务公司死于会员制

推开 “知途教育” 会议室的门时,我注意到墙上的业绩表已经三个月没更新了。

创始人老周有些着急,保温杯往桌上放的时候有些没稳住,茶水溅了出来:“亮哥,这个月会员数已经涨到 3 万了,账上却还在亏。再这么下去可不行,我不能一直用传统业务的收入养这个互联网项目,合伙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见了。”

彼时我刚接手这家知识服务公司的陪跑项目。

这家公司专注职场技能课程,从Office使用技巧到商业谈判应有尽有。但最让我费解的是他们的核心模式 ——999 元年费会员,号称 “一次付费,全年所有课程随便学”。

老周和我说,人家视频网站不都收会员费么,所以这是参照视频网站做的 “增长策略”。我只能礼节性的笑笑,因为会员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什么业务都能玩儿。

当我拿到了期待已久的后台数据,果然,问题来了。

01 要搞会员制,先弄清楚边际成本

第一周的调研像剥洋葱。

我让运营同学拉取了近半年的用户行为报告:3 万会员里,有 27% 的人每月学习时长超过 10 小时,而这部分 “重度用户” 集中消耗的恰恰是成本最高的课程 —— 那些需要导师实时答疑的直播课、带实操案例的训练营。

有个典型重度用户的行为是这样的:连续三个月连续报了 6 期不同主题的私享课,光导师课时费就摊了近 3000 元,而他支付的年费只有 999 元。

这是什么?

典型的边际成本失控。

知识服务本身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这个特殊性就是内容本身的边际成本是可以趋近为0的。

比如,如果全部都是录制课程,且一次性支付了课程成本,用户只是听课,而没有额外提供其他的服务(讲解答疑、作业点评等),那么课程内容的边际成本就可以认为是0。

但是,如果这些课程不是录制的,而是直播的,或者带有额外的服务的,那么就需要严格考量成本。

老周的业务就碰到了这个情况:每增加一个用户,看似只是多开一个账号的成本,但实际并非如此。

当会员数突破 2 万后,客服响应速度下降了 30%,差评里 “回复慢” 的投诉激增,而老周为了保口碑,不得不扩招了 3 个社群运营,人力成本又涨了 15%。

我拿着测算表找老周:“您看,现在单个会员的年均服务成本是 1200 元,可收费才 999 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不是增长策略,是自杀式扩张。” 他盯着表上的负数沉默了很久,突然抬头:“那该怎么办?”

 

02 让价值回归价格

说服老周废弃会员制花了整整两周。

我其实非常理解老周,他最担心的是用户反弹,毕竟 “全年免费学” 的口号喊了一年多。

我提出的替代方案是 “单课定价 + 阶梯折扣”:把课程按价值分级,从 99 元的录播课到 1999 元的实战营不等,买得越多折扣越大,但绝不搞 “无限畅学”。

调整的第一个月老周差点心疼死。

有 800 多个会员在社群里闹着要退费,老周每天盯着客服消息掉头发。

我让团队做了三件事:

一是给所有到期会员发了张 “单课 5 折券”,用优惠缓冲抵触情绪;

二是把原来的直播课拆成 “免费试听 + 付费进阶” 两部分,让用户先体验价值再决定买单。

三是全面接纳退费要求,但是不能全额退订,而是根据剩余时长去退还没有使用的部分。

比如,现在是9月底,还有3个月,加起来92天。999元一年,意味着每天大概3块钱不到,爽气点,按3块钱/天计算,如果剩余92天,就退276,如果剩余365天,就退999。

转机出现在第二个月。一门拆解上市公司财报的课程定价 699 元,上线一周就卖了 300 多份。主讲老师发现,付费用户的提问质量明显更高,社群讨论也从 “求资源” 变成了 “聊案例”。

更意外的是,有个原来的年费会员一次性买了 4 门课,总价 2000 多,比他之前交的年费还高。

“以前觉得反正免费,学不学无所谓,现在花了钱,反而逼着自己必须学会。” 他在调研里这么说。

 

03 创业必须先学会算账

半年后再看知途教育的数据,像换了家公司。

单个用户的年均消费从 999 元涨到 1560 元,毛利率从 – 18% 跃升到 42%。老周把省下来的会员运营成本,投到了课程研发上,新出的 Python 数据分析课上线就成了爆款。

老周开心地请我吃饭,席间,老周端起酒杯说自己还是没想通:“视频网站能做会员,为啥我们不行?”

我乐了,咋还在纠结这个问题呢:“老周,人家买一部剧的版权,100 万人看和 1000 万人看,成本几乎不变。但咱们的课,每多一个人深度学习,就要多一份服务成本。而咱们陷入的一个巨大的误区是,虽然的确有那些买完课就等于学完课的人,可是只要愿意深度学习的同学占比超过了一个阈值,你的服务成本不但不会削减,反而会无限扩张。”

知识服务的核心壁垒,从来不是 “我有多少内容”,而是 “我能帮用户解决多少问题”。

当你用会员制把自己的服务变成无限续杯的咖啡,最终只会困在 “成本涨得比收入快” 的死循环里。

 

后记

知识服务的会员制并不是一定不能做,前提是:边际成本是否做得到趋近为0。

什么意思?

我请老师做了一套课程,10万块买断了3年。只要超过10万元的销售额,那么这套课的边际成本就是0,那么3年内,我的收入就是刨除了10万元买断费之后的收入。

我请老师做了一套课程,10万块版权费,同时加上了1年内销售50%分成,那么,只要过了10万元销售额门槛,同时忍受1年内超过10万元的销售额的50%分成之后,边际成本就是0了,后续每年我赚的钱都不用考虑成本。

我请老师做了一套课程,不管有没有预付版权费,只要是永久分成——不管是10%或者90%,那么边际成本就永远不会为0,而是永远都是那个百分比。

但是,如果你不仅仅是卖一套自学的课程,而是还要加上运营人员的服务,对不起,你的边际成本很难降低,甚至会不断提升。

因为人员服务摊销的即使是工资,也是始终存在,除非你减少服务人员,降低人员工资,否则,边际成本就是一个顽固至极的坏东西,会死死卡住你的利润率。


勾搭小编微信号cindy91yunying,加入91运营官方社群,会运营的人都在这里了

加入vip会员


扫码加入91运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