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新手做自媒体,第一步就做错了,包括我自己。
新手通常会买相机、买麦克风、学剪辑……,还没开始做内容,先把所有基础设备买一遍……
结果呢?辛辛苦苦更新三个月,一看后台,小眼睛不到100个。然后,开始自我怀疑,默默地选择了放弃。
我就是这样,刚辞职的时候,想做家居账号,买了新手机、补光灯,新书桌,洞洞板……
结果做了半年才达到1000粉丝……
而我现在的模式是:一部手机,十分钟写一篇图文笔记,纯自然流,虚拟产品月销2万多。
我发现这两者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设备,也不在于努力程度,而在于底层的变现逻辑。
这可能是最适合素人、能以最小代价做成自媒体的底层经验,今天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1. 用变现倒推运营
任何不以变现为目的的运营,都是在给平台当免费劳动力。
大部分人做自媒体的思路是“我先涨粉,等粉丝多了再考虑接广告”。
在以前流量大,博主少的时候是可行的。但现在,这个思路已经过时了,而且对普通人来说,风险极高,成功率极低。
现在起号得反过来。先想清楚,以什么方式赚钱,然后再反向设计你的内容。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博主,10万粉,但一点没变现,接不到广告。
给她分析后发现,她内容就没有广告位,但是普通话特别标准,声音也很好听。
我给她的建议是:
直接放弃接广告,改成“声音教练”,推出“声音美化”或者“表达力提升”的一对一咨询,所有内容都围绕“如何提升声音魅力”来做。
产品挂上去没多久,就有人开始咨询。
变现路径一旦清晰,内容的方向自然就有了。
那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做呢?假如你想卖“家具”这个品类的产品:
明确变现方式:
确定你要通过“带货”还是“卖货”来变现。
寻找对标账号:
在小红书上,找出20个粉丝不过万,但月销量预估能破50万的家居账号。
拆解成交三要素: 反复去看他们的爆款视频,重点拆解他们的“成交笔记”。包括
痛点:
这篇笔记解决了用户的什么具体痛苦?(是小户型收纳难?还是出租屋改造预算低?)
场景:
视频或图片营造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让用户产生了代入感?(是温馨的卧室夜读场景?还是高效的书房办公场景?)
解决方案:
这件家具是如何作为“解决方案”被提出的?卖点是什么?
分析关键话术:
逐字稿扒下来,看他们是如何在文案和评论区引导用户下单的。
描绘用户画像:
通过评论区的互动,分析下单的究竟是哪一类人?(是宝妈?是刚毕业的租房党?还是中产精英?)
当你把这20个账号都研究透了,你自然就知道,什么样的内容能吸引来真正的买家。
2. 验证你的赚钱MVP
明确了路径,要开始搭建一个赚钱的MVP。
说白了,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跑通一个从内容到成交的完整闭环。
比如,
你想做个人咨询,别急着开发付费课程。先找到10个精准的用户,用一周时间为他们提供答疑服务,看看他们的真实痛点是什么,你的服务流程是否顺畅。
这个过程跑通了,再考虑收费。
如果你想卖虚拟资料,就别急着写一本10万字的手册。先做一份3000字的低价小产品,看有没有人为这个最小化的价值买单。
这个MVP,就是你生意的最小闭环,它能帮你低成本试错,验证你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
3. 做好数据分析
在正式开始做内容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到底该做什么内容?”、“为什么我感觉很好的内容,发出去就是没流量?”
这是所有创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数据,用数据指导你的内容创作。
分析选题数据:
不知道拍什么,就去看你整体笔记数据,比如已经发了10个笔记,分析哪几个笔记数据最好?后面的选题就参考这个继续做。
分析单篇视频数据:
重点看看视频前3秒弹出率和封面点击率,如果3秒跳出率高,说明你的开头没抓住人,要去优化开头。
如果封面点击率低,说明你的封面做的不够吸引人,要优化封面结构和配色。
进行A/B测试:
不要凭感觉创作。用同样的内容,测试不同的场景。
比如,今天在家里书桌前拍一条,明天去咖啡厅摆拍一条,这样不断测试。
数据复盘:
一周后,复盘不同场景的笔记数据。哪一条的点赞、完播、互动最好,那个场景就可以常用。
写在最后:
一个能持续赚钱的自媒体账号,真正的核心并不是炫酷的视频和精美的图片,这些都只是加分项。
你的商业模型,才是一人公司真正的核心,只要商业模型是对的,图片和视频稍微丑一点,并不会影响变现。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反着来的,他们花了99%的精力去打磨那个视频剪辑技巧和修图技巧,天天研究怎么拍、怎么剪、怎么配乐,却发现连基本的商业模型都没跑通。